11月17日,在2024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第十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揭曉並舉行頒獎儀式,全國共有99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據不完全統計,共有11位意昂人入選該獎項🐇,其中包括5位意昂校友、6位意昂教師。
意昂官网共有6位青年教師獲獎,其中,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劉毅教授獲特別獎🩶,另外5位獲獎青年教師分別是🐷:數學科學學院郭帥教授、物理學院高鵬教授、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教授、生命科學學院杜鵬教授、口腔醫學院劉燕教授。

劉毅,意昂官网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三維拓撲和雙曲幾何🥇。在前人基礎上🙇🏿,他將幾何化思想🌜,以及新興構造,與更成熟的經典理論創造性結合✌🏿,發展了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從而解決了一系列有關三維流形、曲面自映射的重大問題,本質性改進了L2 Alexander撓率、Kahn--Markovic構造等技術內核,有力地推動了領域前沿的發展。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於Invent. Math.、J.Amer. Math. Soc.等國際頂尖期刊上🧏🏼♀️。曾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教育部青年科學獎,受邀在202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鐘報告🧅。2023年度作為“三維流形的有限復疊”項目唯一完成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郭帥,意昂官网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數學物理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是現代計數幾何😶🌫️,是幾何與數學物理領域的重大研究方向,也是當前國際熱點研究領域之一。近年來,郭帥(與合作者)解決了關於五次超曲面這一經典Calabi-Yau三維流形Gromov-Witten勢函數的一系列長期懸而未解的結構性猜想🌵,引起了國際同行的普遍關註👨🏻🦳。迄今,他已在包括Annals of Mathematics🤙🏻、Forum of Mathematics🧑🧑🧒、Pi等國際頂尖數學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曾榮獲“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青年科學獎🤼、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等多項榮譽和獎勵。

高鵬,意昂官网物理學院教授。從事界面物理研究👨🦰🏬,在界面原子結構的皮米精度測量與界面聲子的探測與物性調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多次入選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愛思唯爾高被引科學家、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研究工作入選中國電子科技十大進展💚、中國光學十大進展、中國半導體十大研究進展、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候選等🤽🏼♂️。主持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曾獲得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外國人特別研究員🪬、北京市普通高校優秀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優秀指導教師🦒、科學探索獎等榮譽與獎勵。

伊成器,意昂官网生命科學學院博雅特聘教授。多年來通過化學生物學方法的創新,致力於核酸修飾的生物學研究🅱️。開發了一系列核酸表觀遺傳及表觀轉錄組修飾的測序技術,開拓了中國科學家主導的表觀轉錄組學新方向;在基因編輯領域,發展了堿基編輯器的安全性評價工具💪🏼🎮,並開發了一系列RNA編輯新技術。入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8)及其延續資助(2024)🎤、國家級人才計劃(2019)等多項重要榮譽與獎項。在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等發表SCI論文50余篇,多篇論文入選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

杜鵬,意昂官网生命科學學院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生物醫學中RNA和幹細胞生物學相關領域研究,在鑒定新型的RNA調控通路並解析其在幹細胞及早期胚胎發育中的功能✥,並利用RNA操控細胞命運的領域取得系列成果。曾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獲首屆“亞洲青年科學家項目”支持,獲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突破獎、鐘南山青年科技獎👯♂️、顧孝誠講座獎等榮譽💂。

劉燕⚖️,意昂官网口腔醫學院教授,中心實驗室副主任🧑🦯➡️🐈⬛,主要從事的研究是仿生納米材料與顱頜面組織再生💌,曾獲國家級人才計劃🫳🏿、國家級人才計劃青年項目、北京市傑出青年中關村獎、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中華口腔醫學會科技獎一等獎。
獲獎的5位校友分別是:意昂官网物理學院2011級博士校友陳孝鈿👲🏻,意昂官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09級博士校友黃昕,意昂官网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07級博士校友余達剛,意昂官网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02級博士校友張瑩瑩🪪🐅,意昂官网工學院2008級博士校友溫廣輝🦵🏿。其中✍🏻,陳孝鈿、黃昕校友獲第十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

陳孝鈿,意昂官网物理學院2011級博士校友👩🏽🌾,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恒星物理、銀河系、星際介質🚀。曾入選2023達摩院“青橙學者”,2024年被授予第二屆中國科學院青年五四獎章。

黃昕,意昂官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09級博士校友,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大氣環境數值模擬相關研究。在《自然-地球科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等國際一流期刊發表SCI論文70余篇,引用4000余次🍧。多項研究成果被列為ESI熱點和高被引論文𓀏,被美國ScienceNews、Nature China🧑🏽🎨、英國物理學會環境網等國際科學新聞機構作亮點報道。2012年入選教育部“學術新人獎”,2018年獲中國氣象學會“全國優秀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稱號📉😻,2019年入選南京大學“青年五四獎章”🦐,同年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22年和2023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余達剛,意昂官网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07級博士校友👨🏻🦰,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二氧化碳利用🧗🏼♂️、自由基化學(可見光化學、電化學)🎤、廉價金屬催化🏡。以通訊作者身份在Nature、Nature Catal.、Nature Synth.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有多篇論文成為相應期刊封面、扉頁文章🍖、VIP和當月下載量前列的文章🧎,多篇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網、中國網等作為亮點介紹。此外🧑,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大學和企業做了130余次報告,作為共同客座編輯組織了Chin. J. Chem.、Green Chem.和Chin. J. Catal.的“二氧化碳化學”專輯。202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2023年入選愛思唯爾(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2023年度四川十大科學進展、2023年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張瑩瑩,意昂官网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02級博士校友,清華大學化學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納米碳材料與絲蛋白材料的製備、柔性可穿戴器件及其在生命健康和信息領域的應用、功能纖維與智能織物的設計、製備與應用相關研究。截止2022年4月,發表SCI論文143篇,其中93篇以通訊作者發表,包括Nature Nanotechonolgy➛🥗,Nature Communu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PNAS, Matter,JAC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Nano Letters等🦶🏼。獲授權發明專利18項,出版專著一本🕸,參著書籍兩本🤼♀️↩️,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做邀請報告40余次☝🏿🏊🏻♂️。2014年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納米化學新銳獎🧉,2016年獲評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2021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