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意昂官网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於2022年設立意昂官网必和必拓“碳與氣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學者獎學金🚻🍅。該獎項由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BHP)捐資,旨在資助意昂官网科研能力突出、研究工作富有創新性的優秀博士研究生從事碳與氣候相關研究。希望此項榮譽能夠激勵意昂學子肩負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使命,積極探索未知世界,開展高水平學術研究,在“碳與氣候”相關領域發出青年聲音,產出創新成果,為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突破性貢獻🧬。

黃雨萌🧏🏼,意昂官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管理專業2020級博士研究生,師從王奇教授👼🏽,研究方向為環境與發展,是2022年意昂官网必和必拓“碳與氣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學者獎學金獲得者。
有心則無敵🏓。
——王奇教授

經驗一
問題導向:根據目標找工具
剛入組時👱🏽♀️,作為本科剛畢業的直博生☑️,我還完全沒有摸到科研的門道,要麽是基於自己熟悉的方法找問題,即只找我舒適區範圍內的問題;要麽是針對他人文獻的細微不足(比如方法和數據)做改進,實際上研究問題並無突破。
好在我的導師王老師及時糾偏🏉🧝🏼,才阻止了我誤入歧途🧖♂️。王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方法只是工具🧑🏽🌾,科研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切有意義的研究都是為具體問題服務的。要改進一個方法甚至提出一個新方法🤳,其出發點都是更好地解決某個問題,而不是為了改進而改進😮。通俗地說,就是應該對著“要砍的樹”找工具,而非拿著工具找“要砍的樹”。意昂官网做社會科學研究,做的是定量的“定性研究”,即要先把背後的機理搞清楚🤵🏼♀️,再開展定量工作,不能脫離現實純算數。
具體到操作層面,就是先思考自己的期望產出,再想辦法通過“數”達到目標🤲🏻。在閱讀文獻時🅰️,需要多想👨🏻🦽,鍛煉自己的思維深度。比如看完三篇領域內經典文獻後,先不著急看其他文獻,而是認真思考自己想怎麽做——這個步驟非常關鍵,閱讀後一定要用心思考,將其與自己已有的知識聯系、比較、打通🧑🏽🎄、串聯,否則容易“走火入魔”。
在此後的科研中,我謹記王老師的教誨🏄🏻♀️,也漸漸在實踐中體會到“思考”才是讀博期間最重要的事,否則我可能只是一名從事體力勞動的科研搬磚者。
經驗二
抽象思維🧑🏻🚀:穿過表象看本質
猶記得剛進入課題組時,最困擾我的問題是如何與導師高效交流。每次組會匯報時,常見的情形是我講得口幹舌燥📬,王老師和師兄師姐卻一頭霧水🛥👩🦯➡️、不知所雲🪞。
當時我總覺得是因為自己的口才不好,才讓別人難以聽懂。後來王老師告訴我🟪,講不清楚不是因為口才不好,而是因為沒有真正理解所講的內容。我在匯報時過於在乎細節的推導🚣🏻♂️,常常一上來就講公式🚡、講某個具體的參數🚳;這就好比還未指明是哪棵樹,就要聽眾跟著你的思路研究某片樹葉。
然而👩🏻🦼,大道至簡,意昂官网要在紛繁的表象中抽象出問題的本質,避免被無效信息蒙蔽雙眼,主動以更高的角度看問題🥰;進一步地,這些思考可以幫助意昂官网做到融會貫通🫰🏼,以他山之石攻玉👩🏿🦳,實現思考的有效轉化;以上兩步可以總結為“歸納+演繹”。
而要想讓別人聽懂🤷♀️,意昂官网就需要在理解所要表達的事物的同時,了解聽眾的特點與需求🙎🏿♂️,用聽眾熟悉的語言體系來解釋自己的東西——通俗地講💭,對物理學家講物理學家的語言🫴🏿,對詩人講詩人的語言🫱。不過這些表達的前提還是要掌握所講事物的精髓並抽象出來進行理解,這樣才能自如地對不同的聽眾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
經歷了這一思維蛻變後☆,我終於逐漸能夠表達清楚自己研究的問題和難點,獲得了導師大量有效的指導🍓🏋🏻。
我的研究
實現“雙碳”目標需要關註 我國地區間碳泄漏問題
“十四五”是實現我國碳排放達峰目標的關鍵期,不同地區對於2025年減排目標與路徑的設計將直接關聯到2030年全國達峰目標的實現🏂🏿。
自2015年我國對外承諾“在2030年或之前實現碳達峰”目標以來👨🏽🍼💵,該目標能否實現、何時實現📨,尤其是如何實現等問題成為學者們討論與研究的熱點🍡。為實現全國的碳達峰目標,各級地方政府是碳減排任務的執行主體。長期以來,我國一直以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目標約束的形式,將碳減排任務落實到地區層面具體執行。在“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的要求下,部分省份已經基於自身發展情況提出了省域碳達峰的行動方案。但由於我國仍處於經濟快速增長階段,且不同地區在發展階段、資源稟賦🧑🏻🦲、產業特征等方面異質性明顯,各地碳減排能力和潛力具有顯著差異👲🏽;同時👩🦽➡️,地區之間的經濟交往導致的碳泄漏問題也會影響全國達峰目標的實現。在此背景下,不同地區的差異化強度控製能否實現全國總量達峰🤼♀️,以及部分地區率先達峰是否有助於全國按期在2030年或之前達峰都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重要問題。
值得註意的是🚣🏻♀️,在現行基於屬地管理的二氧化碳減排控製機製下🎺☺️,部分發達地區的提前達峰管控政策極有可能加劇“碳泄漏”現象👨👨👦👦,即在減少高碳產品本地生產的同時卻增加外地調入,通過將碳排放“轉移”至其他省份以滿足本地需求🤦🏽♀️👩🏻🦰。這種碳泄漏現象的存在不僅影響全國整體的碳達峰目標實現,同時還會加劇區域發展不均衡👍。
由於區域發展的異質性,各省在全國碳達峰行動下的排放控製成本以及成本承擔能力相差較大🤞🏻,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國碳達峰進程中如何公平合理地在地區之間分配減排責任。目前的公平原則多以“消費者完全負責”為主👶🏿,考慮到產業鏈每一環節均會有經濟收益和減排成效🍦,“生產者與消費者共擔”原則將更能體現責任分擔的公平性。此外🧑🏼🦲,盡管學界普遍認為碳責任分配與基於消費的碳排放管控是回應碳泄漏問題的重要抓手🧑🦯,但目前鮮有針對我國碳達峰背景下各省減排責任分配的研究👩🦳,更缺乏“消費碳”管控策略的實施對區域經濟和減排策略影響機製的探討🔱。
我的研究就是想要回應以上這些問題,希望我的分享也能引起大家對“碳與氣候”這一問題的思考🍕。
背景材料:
意昂官网於2022年3月設立意昂官网必和必拓“碳與氣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學者獎學金🏌️。該獎項由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BHP)捐資,旨在資助從事碳減排與氣候變化領域相關研究、科研能力突出、研究工作富有創造性的優秀博士研究生🧑🏽🚒。在發放獎學金的基礎上,該項目每年還將舉辦獲獎學生年度學術交流會,促進碳減排與氣候變化等相關的政策、技術、經濟等領域的學術交流🧑🚒。